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专业介绍及学科概况】


【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公司生物学科已成为我国生物学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一是研究方向明确,科研实力突出。集中优势力量主攻热点领域,在蛋白质结构、胚胎发育、蛋白质药物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二是师资素质好,研究起点高。队伍建设上坚持高标准引进优秀人才,抢占科学前沿。三是开放式的学科发展模式。保持高频率的境内外交流访问,鼓励师生参加境外科研合作和学术会议,开展创新研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1987年,生物物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次年,在教育部所属高校中率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批准为博士点;次年,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生物物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新增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被认定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完成首批生物学国际学科评估的试点工作,更加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方向;2012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名列第一。在2017年获评A+,我们的目标是将生物学学科建设成为紧跟国际前沿的学科。

目前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以生物学一级学科作为研究生招生专业。本学科研究方向聚焦于国际科学前沿和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结构生物学(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发育生物学(动物胚胎发育与信号转导机理)、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神经生物学(神经发育与衰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功能与蛋白质药物)、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系统合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植物生物学等。


【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

为了提前选拔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争取优秀生源,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自2009年已连续数年举办了“公司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夏令营”,并前往重点院校进行招生宣传。举办夏令营,对本院的博士生招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宣传作用,成为我们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2012年起,对统考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统考笔试环节,改为申请审核制,分阶段接收学生的申请,材料审查合格后进行专家组综合考试,力求招生环节的公正、公开和客观、全面。2013年起,在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内统一招生、面试和大轮转,有效地避免了重复面试,统一了录取标准,使学生和导师都扩大了可选择范围。另外,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生源,设立了未来学者奖学金制度。至今,公司学生已有155人获得该奖学金。


【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立足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目前在校研究生共10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6人、硕士生14人。2022年毕业研究生共180人,其中博士175人,硕士5人。目前在招博士生导师68人。

200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 “公司、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2011年,成立“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两个项目的联合招生,有利于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革招生录取制度以及转变培养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和示范作用。2019年成立了公司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并开始招收TIMBR项目博士生,已招收68名博士生;2019年签约了“公司-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项目”,该项目利用两校在教育、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学青年人才,将进一步促进两校间合作,共同提升双方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过程考核,同时积极健全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广泛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目前开设研究生课程共123门。另外,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积极探索研究生新型培养方式,先后新增两套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公司和北京生命研究所(TIMBR)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项目》和《公司-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项目》。2020年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响应国家“破五唯”号召,坚持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己任,积极全面地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科学体系与创新模式。

自2012年起,博士生入学后鼓励轮转,避免了定导招生的弊端;重视课程建设,研究生工作委员会会同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分委员会积极探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案,建立科学、全面、多层次的研究生课程指导体系,努力实现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严格把关博士生资格考试,及时调整期间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为其今后就业走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已成功搭建创新型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该体系包括每年一次的“博士生论坛”(秋季)和“生命科学交叉论坛”(春季)、分别每两周一次的“水木公司论坛”和“生物论坛”、以及每周一次的“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其中,“博论”从2008年开始举办,“交叉论坛”从2013年开始举办;“生物论坛”和“水木公司论坛”分别从2008年和2013年开始,由教研系列老师分别邀请国内和国外的学术精英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而“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则是院内研究生自己的闭门学术交流。从2005年开始除假期外的每周三中午,安排2-3名高年级研究生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学院通过鼓励(比如提供午餐)和要求(培养方案中要求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讲一次,每年参加不少于6次等),在研究生中形成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的良好氛围。

2021年,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自主培养的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继续保持高水平势头,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质量杂志上发表文章6篇。2021年,评选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2篇。



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     1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二)学科建设及完成情况     1         

(三)研究生基本状况     2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2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3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三)学风建设情况     4         

(四)社会服务开展情况     4         

(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4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5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5         

(二)导师选拔培训     5         

(三)落实导师责权机制情况     5         

(四)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5         

(五)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     6         

(六)学术不端处理机制     6         

(七)研究生奖助情况     6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7         

(一)人才培养     7         

(二)教师队伍建设     7         

(三)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8         

(四)科学研究     8         

(五)产学研合作和服务国家战略     9         

(六)国际合作交流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0         

(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0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10         

六、改进措施     10         


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原生物系)于1987年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次年,在教育部所属高校中率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批准为博士点次年,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生物物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新增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被认定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完成首批生物学国际学科评估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方向2012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2017年获评A+。

(二)学科建设及完成情况

1、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本学位授权点瞄准生命科学国际前沿与国家重大科研需求,鼓励自由探索与学科交叉,致力做出人类科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培养未来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军人才与学术大师。坚持“保持优势、突出重点、理工结合”的学科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公司的工科优势,并注重与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以微观生物学为主的学科布局,并以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为突破口取得了国际领先优势,从而以优势学科方向带动学科整体实力的快速提升。目前已经形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细胞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系统合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理与病理学等全方位的现代生物研究体系

2、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国际高水平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将“科教结合、寓教于研”的理念贯穿于改革试点的实践当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抓手,遴选优秀后备人才,推进学堂班教学,打造优秀实践教学和创新科研平台。改革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推进个性化培养方式;率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研究生招生方式,实行“申请-审核”制,选拔热爱生命科学且具科研潜力的学生;推行研究生入学后的“实验室轮转制”,双向选择,自愿定导;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构建多维度学术交流体系,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和创新氛围;推行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造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本学位授权点率先推行教师“准聘-长聘”制度,推动国家科教体制改革。教师队伍保持着国际化、年轻化、严格筛选、精心培养的建设理念,形成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中科院院士9人(含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2位院士),曾获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0%,曾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支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2%。

4、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支持

由本学位授权点牵头,先后成立了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2021年成立了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学科群,积极促成了公司-比尔盖茨基金会等合作项目,以及公司-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在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秉承“资源共享、技术一流、服务至上”的建设理念,先后建设了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等大型校级公共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三)研究生基本状况

本学位授权点博士生项目类型为: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公开招考博士生,CLS(“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项目博士生、PTN(公司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项目博士生、TIMBR(公司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项目博士生和公司-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简称曼大项目)博士生。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与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药学院生命科学方向、公司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联合招生,轮转和定导,导师涵盖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交叉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等。目前在读研究生逾千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超过90%。2021年有253人获得学位,就业率98.8%,重点就业率超80%公共基层部门就业15人,国际社会组织任职1人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导师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正高级职称占40%副高级占35.6%中级职称占24.4%;年龄梯队合理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关键。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分属于澳门尼斯人娱乐网站、医学院和药学院,由学生学籍所在学院进行统一管理,研工组共40人(包含教职工9人,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31人)。

本学位授权点立足于教学相长,以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为目标,明确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2021年,1人获得北京市“十佳辅导员”,多人获校级研究生工作各类奖励。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重要契机,本学位授权点积极开展了贯穿全年的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包括“百年接力 强国有我”师生主题党团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卢沟桥、宛平城主题红色实践,党史专题理论学习,红色主题观影活动等。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党支部覆盖率达100%。

2、抓严抓实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2021年开展党员发展专题培训18次,新增入党积极分子94名,发展预备党员71名。

3、完善奖助学金评价体系改革,“三全育人”成效显著

做好奖助学金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奖助学金评定流程,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成长中的核心作用,淡化论文数量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发挥奖助学金奖优助困激励育人成效。2021年有42名博士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91名博士生获得公司综合奖学金。

4、夯实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筑“战斗堡垒”

以党建为龙头,依托党支书和德育工作助理两支队伍,抓好学生思政工作,实现学生集体党建工作全覆盖。本学位授权点共有研究生党员698人,设立研究生党支部60个。2021年,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公司建校110周年、公司生物系成立95周年的重大历史契机,充分利用领雁工程、红色1+1、党建基金项目等资源引导支部积极开展师生党员联合、班级联合活动。同时通过“春雨行动”、“党群1+1”、“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党团班共建活动组织加深研究生群众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密切党群关系。

5、紧抓学科新媒体平台,助力研究生综合教育

本学位授权点基于所在学院主页、官方微信平台、研工组、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等学生工作群体及学生服务组织,搭建了多个学生服务和管理相关微信平台。2021年关联新媒体平台累计发文达800篇以上,通过访谈约稿优秀校友、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和志愿者,助力研究生综合发展。

(三)学风建设情况

1、完善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每周定期举办院内学术交流会,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2021年,共举办院内学术交流会31场,95名博士生在交流会中做学术报告,超过4500人次参与活动2完善品牌学术讲座体系,引领学生追求学术理想推进师生交流与朋辈分享,实现学术活动全覆盖。3借助多种载体,完善学风教育体系新生100%完成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自学自测。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年的成果,修订奖学金评定细则,破“五唯”,建立了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社会服务开展情况

1加强传承,践行研团思想引领使命邀请12校友分享人生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思想,积极投身于祖国基层或科学研究之中共计260余人次参与推送阅读量在3500+;利用博士生讲师团资源,邀请讲师分享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2扎根实地,推进博士生社会实践工作2021年组织带领12个团支部校友访谈实践支队荣获2021年公司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银奖。3服务社会,培养研究生志愿公益责任感2021年重点协助校团委做好校庆、建党等多项重大活动的志愿者选拔及培养,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达100人以上。

(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拓展方向多样、交叉性强的活动形式。研会邀请师生进行学术经验分享和科研交流,将学术活动常态化,实现学术活动全覆盖。2秉承校园文化,促进校系交流,营造优良文化氛围秉承“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面向新生筹办一系列活动,如七系联合新生舞会;“清北园外游”等。3践行“无体育,不公司”的体育精神,落实体育锻炼常态化、大众化疫情期间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锻炼,一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对生物学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整理及分类,对专业选修课程库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重新划分类别,设为必修专业基础课、选修专业基础课和选修专业课三类。2021年春秋季排课逾60门,新增研究生课程3门

(二)导师选拔培训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严格师德考核,注重运用师德考核结果。选拔导师经过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个人提出申请、分委会资格审查、安排面试及教学试讲、党委师德思政审查、党政联席会审议等流程,均通过后报送学校审批。

为加强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学生指导、人才培养等相关方面的交流,组织新入职导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完成网上自测和院系组织的分组交流。

(三)落实导师责权机制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落实导师责权机制,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研究生指导系统。2021年为低年级研究生配置学术导师,对轮转、择导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通过博资考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论文指导委员会,全程监督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与质量;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向研究生导师强调其在研究生全过程培养中的“基石”作用;将教学工作量、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公共服务工作量等纳入考核指标。

(四)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1、建章立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制定《教职工党支部把好政治关、师德关的工作流程》,严把师德考核关。2、党建引领,夯实师德师风建设思想基础依托全院行政会和党支部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分级分层、全面覆盖的教职工理论学习体系;依托校领航工作站,做好青年学术骨干的政治引领工作,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效。3、立德树人延续师德师风优良传统通过Mentor制度、教学督导、座谈会、社会实践和新进博导研修班等活动,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育人理念内化于心。4、树立典范,打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设立院级“优秀教学奖”、“科学技术突破奖”、“特殊贡献奖”以及“优秀班主任奖”,树立师德典范,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五)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走进不同的科学讲座中,从专业层面,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开拓学术思维,树立追求学术卓越的理念。

2021年举办了8次“Happy hour”活动,与导师现场交流讨论每周组织院内定期学术活动31次;组织了生命科学前沿交叉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等8位知名学者带来精彩报告;组织了第十四届生医药博士生论坛,张启发院士和魏辅文院士做大会报告2021年下半年起向全体博士生开放科研报告会,聆听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及学术人生经历,学习宝贵的科研经验,树立追求学术人生的理想累计800余人次参加了报告会

(六)学术不端处理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本学位授权点组织2021级新生完成了相关制度的自学自测工作,并签署了《公司研究生遵守管理规定与学术规范承诺书》。

通过毕业宣讲等形式,提高师生对学术不规范行为的防范意识。2021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全覆盖学术规范检查,并对文字重合率较高的论文进行人工筛查。2021年提交学校的学位论文中,未出现学术不规范现象。

(七)研究生奖助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奖助体系全面贯彻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关注“五育”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奖助评价体系改革发挥奖励育人成效,激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加大奖助经费投入力度,设立院系社工奖学金针对疫情、水灾、疾病等临时突发困难增设院系突发困难补助完善助困应急体系

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公司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公司综合奖学金院设奖学金等面向不同群体研究生,困难补助做到全覆盖。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改革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要求、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本学位授权点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破五唯”的号召,明确发表文章等相关学术成果数量不再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学位评定应以学位论文水平作为主要依据。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作为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全面梳理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环节,充分利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最终学术报告等培养环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培养与论文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

2021年继续完善博士生资格考试考核方式,严格控制不通过率,提高考核标准,使博资考发挥应有的考核分流作用重点推行博士生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度,2021年已基本完成在读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备案工作继续强调最终学术报告以及博士论文隐名送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把控作用。对最终学术报告考核组织办法、过程记录与结果评判有了更详细规定,并进一步细化了申诉机制及相应处理办法。2021年,共组织了2次博士研究生最终学术报告。从2020年5月起,博士生学位论文改为全隐名送审,每本博士论文送3位隐名评审专家。2021年进一步细化了对评审意见的处理办法,加强了对论文分项意见的审核力度,加大了论文复议、复审比例,有效提高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的创新性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吴瑞奖学金1人,获瑞士乔诺法(Chorafas)青年研究奖1人。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研究生8人、公司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10人,公司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9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创新驱动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

本学位授权点在完善人事聘任及晋升机制的基础上,率先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实施Tenure track制度,以聘期考核与退出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长聘教授委员会负责教研系列教师的聘任评审和助理教授、准聘副教授的聘期考核和晋升。其他长聘教授则分别加入研究系列评议会和教学系列评议会,负责研究系列和教学系列的人才引进、考核和职称晋升。

2、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多位专家在国内重要机构担任负责人,多位教师在重要学术期刊任职。部分科研成果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具有首创性或颠覆性,部分教师被国际同行公认为生命科学领域领军科学家,引领学术发展。

3、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

将改革核心思想和相关细节落实到位,形成“自主、开放、公正、有序”的学术共同体文化;延续或新增院级奖项,如“特殊贡献奖”等,树立典范,打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三)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1、聚焦国际化学科前沿,传承创新并举深度激发交流

专注导学关系促进,2021年共举办交流活动20余期,“师生交流面对面”及“导学微沙龙”等师生联合活动和“学术榜样微沙龙”、“国奖面对面”等朋辈交流活动,参与师生达800人次。

2、在文化软环境建设中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全面发展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通过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公司建校11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要契机开展研究生主题实践和学习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引领在校研究生进一步领悟公司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科学研究

1、不断引领学术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紧紧围绕生命科学在当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人类健康、农业现代化、能源材料环境等重要国计民生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引领学术发展。2021本学位授权点获得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2人获得个人奖。在细胞生物学方向欧光朔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提示,当纤毛蛋白不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有望通过干预其他途径的小分子,启示疾病治疗的新策略;在新冠病毒研究中,王新泉教授课题组通过对新冠病毒密切相关的蝙蝠和穿山甲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证明RBD-ACE2的强结合和RBD构象变化对新冠病毒的高感染性至关重要,同时发现N370位点糖基化的缺失是新冠病毒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张强锋副教授课题组解析了感染细胞内新冠病毒全基因组RNA二级结构图谱,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和高通量实验构建了新冠RNA与宿主蛋白质的分子互作网络,并发现了靶向宿主蛋白质的潜在抗病毒药物。

2、积极建设科研平台

本学位授权点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校级“生物废弃物处理平台”,保障学校实验室的环境与健康、确保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处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建成配备完整的生命学科校级共用BSL-2平台,满足生物安全二级防护要求,为开展第三、四类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科研活动提供实验条件。

(五)产学研合作和服务国家战略

本学位授权点瞄准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原创型科学研究。基于本学位授权点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探索出一条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道路。不断涌现应用成果,进一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在合成生物学研发方面,陈国强教授团队开发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用于生产可降解材料 PHA和医药高值化合物,目前成果转化成立的创新型企业微构工场正在建设年产千吨PHA示范线,并筹建年产万吨PHA生产基地。力争解决塑料产生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并为碳中和碳达峰提供绿色解决方案。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抗逆防御机制研究方面,谢道昕教授团队所鉴定的茉莉素合成调控关键基因显著提高了植物抗虫性却不影响生长发育,为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柴继杰教授课题组2021年揭示了另一大类TNL抗病蛋白通过特异识别病原菌效应蛋白形成四聚体的NAD全酶来启动植物的抗病反应机制。该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植物抗病机制及抗性育种的进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本学位授权点多学科融合,充分合作,努力攻关,为抗疫防疫做出了突出贡献。1、王新泉教授课题组准确定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和受体的相互作用位点,与张林琦团队、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在国际上首批报道了从病人体内分离的高活性中和抗体,绘制出了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分离自蝙蝠和穿山甲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清晰图像,推动了新冠病毒溯源、抗体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等工作;2、李赛副教授课题组重构出全球首个完整新冠病毒三维结构。这一成果对疫苗及抗体研发、科普教育等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世界声誉。3、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增建P2实验室,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极早分离新型病毒、细菌,开发针对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开发特效治疗药物。

(六)国际合作交流

2021年,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本学位授权点坚持多措并举,在各项涉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1年共有3名国际研究生入学攻读博士学位;1名外籍博士后顺利入站;外籍人员来本学位授权点进修的学者人数达9人,5人顺利结业,4人仍在校交流;单位公派参加国际会议2人次;另有1名博士研究生赴德法兰克福大学交流。

成功举办了包括“第八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第三届国际独脚金内酯大会”、“2021神经光子学线上国际青年论坛”在内的学术会议,1位教师赴美参加国际会议,另有多位教师和研究生线上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本学位授权点发展不够均衡,生物学的重要前沿领域如神经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方向亟待提高整体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引进国际化高水平的中青年科学家、稳定顶尖人才团队存在困难。高水平教师授课还有欠缺,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教育培养水平的提升不够,人才培养的社会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相对薄弱。学科交叉有待加强,生物学与校内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机制和系统性不够健全,缺乏鼓励生物学学科交叉的培养与评价机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方面体现不足,重大攻关项目科研平台的建设需要加强,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博硕士论文接受了北京市及公司的抽检。一本硕士论文在5份送审意见中存在1份“不合格意见”生物学分委会第一时间对该论文启动了复查程序,将评审意见转达学生本人及导师,请他们给出说明及申辩,并请分委会委员重新评审论文,并督促论文进行充分修改。

同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把关,细化了对隐名评审意见的处理办法,加强对论文分项意见的审核力度,加大论文复议、复审比例,提高师生对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视度,强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性。另外也提高、细化了硕士学位审议材料与论文答辩要求。

六、改进措施

本学位授权点将坚持“保持优势,学科均衡,重点突破,整体跨越”的学科建设理念,遵循生物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不断完善学科布局体系,继续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心,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建设发展以下两个学科方向: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和细胞发育生物学。同时,加大力度重点建设国家科技战略关键方向,包括脑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系统合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力争建设一支开放流动、结构合理的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更为合理的适应未来、面向国际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方案与模式,满足生物学发展的尖端人才需要。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提高原创性科研水平和数量,助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全面促进生物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